34%市民料家庭經濟轉差
(星島日報 報道)物價持續飆升,港人荷包「大縮水」,嚴重打擊消費信心。中大調查顯示,市民六月份的消費信心指數,較三個月前暴跌二十一點,是自○三年沙士 以來最大跌幅。三成四受訪市民認為,未來一年家庭經濟狀況將更差。經濟學者表示,本港依賴進口貨品,政府難有方法壓抑通脹,只有推出更多紓緩措施助市民度過難關。記者:梁愚瀚
中大經濟學系上月底訪問約五百名市民,了解他們對本港整體經濟的評價。調查結果顯示,三成四人認為個人財務狀況會較一年前變壞,較同年三月躍升一成七,認為會變好的則只佔一成八。在消費意欲方面,六成六受訪市民認為不是添置大型家具的好時機,明顯反映市民消費意欲處低迷狀態。至於對香港整體經濟表現,有兩成六市民表示對未來五年的經濟感到悲觀。
六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及情緒指數分別錄得約七十八點,較今年三月的調查下跌超過二十一點,更是中大由○○年創立此調查以來錄得的第二大跌幅,更是○三年沙士以來最大跌幅。而該調查錄得的最大跌幅,是發生在○一年九月,按季度計算錄得二十三點六。
學者促政府多推紓緩措施
負責調查的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關焯照分析指,本地消費者信心已跌至○三年沙士復甦初期水平,反映市民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影響內部消費表現,拖慢未來數季本地經濟增長。
他續指,由於本港依靠進口物品,政府根本不可能以政策有效壓抑通脹。「消委會 格價,都只是花巧的門面工夫,無實質作用,幾家超市一齊起價,都是一樣貴。最重要是推紓緩措施,免差餉 一年不夠,就再免多幾季;千八蚊電費不夠,就加大銀碼;公共交通機構提出加價,就不要批那麼高加幅。」
但他坦言紓緩措施只可「擋得一時」,隨人民幣穩定升值,本港息口又受制美國 ,很難避免通脹再度惡化。不過他相信,若經濟增長持續放緩,通脹進一步加劇,中央將推出政策協助中港兩地。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