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害較輕 再生能源助緩衝擊
過往三次石油危機之中,地緣政治因素是促成油價急速上漲的主因,但今次石油危機與政治因素的關聯較少,環球股市步入熊市,炒家湧入油市炒賣推高油價,才是促成第四次石油危機的主因。但能源效益的提升成功減輕經濟對原油的倚賴,料今次危機造成的經濟損害相對較小。踏入21世紀,全球游資氾濫,不但推高地產及股票價格,亦令石油等商品價格不斷向上,而美元持續貶值,加上美國石油庫存減少的消息,也成為炒家將油價「舞高弄低」的藉口。各國不斷加強金融市場的監管,亦迫使游資從股市轉向油市炒賣,故目前油價升勢已逐漸跟供求基本因素脫節。
增能源效益可削成本
油價自今年3月起便一直高踞每桶100美元之上,各國央行非常頭痛,擔心通脹升溫損害經濟增長,在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中,聯儲局皆後知後覺,待通脹轉壞後才亡羊補牢,將聯邦基金利率加高1倍,觸發美國經濟於危機後出現嚴重經濟衰退。不過,經歷過三次石油危機,聯儲局已建立了打擊通脹的威信,理事上周更紛表示為壓抑通脹或提早加息,故今次高油價引發的通脹問題將不如前幾次般嚴重。
由於工業於上世紀佔有重要地位,油價急升令企業成本大增,工業發展因而停滯不前,更拖累全球經濟發展,90年的石油危機便導致全球經濟增長跌破2%。但隨 科技發展,各國能源效益不斷提高,而且西方國家可透過提高產能來解決成本高漲的問題,替代能源及再生能源的出現亦能降低原油消耗量,兩者均能有助減輕油價急劇膨脹對經濟帶來的衝擊,預料第四次石油危機對經濟的影響相對較前三次輕微。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