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南奇注視通脹
美國3月份新住房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8.5%,只有年率五十二萬六千間,係1991年10月以來最低;2月份修訂為年率五十七萬五千間,分析員事前估計3月份係五十八萬間。存量減少1.1%至四十六萬八千間,相等於未來十一個月銷量(2月份係十點二個月)。樓價較一年前跌13.3%至227,600美元一間(2月份只跌6.8%),係1970年7月以來跌幅最大一個月。即踏入3月,美國地產發展商已大幅減價促銷,但反應依然唔係咁理想。去年8月貝南奇面對次按危機,當時心想可能係1929年華爾街大災難或1990年日式通縮,故不管一切地去阻止,結果引發黃金、石油及糧食漲價;到今天貝南奇可能已改變諗法,把注意力重新放通脹上。估計月底只會減息0.25厘。 4月12日台灣富邦金融獲台灣政府批准旗下香港富邦銀行(636)入股廈門商業銀行20%,代價3400萬美元,令富邦銀行股價上升超過17%。
台資銀行損失大
根據CEPA協議,本港銀行只要總資產達60億美元,中國政府歡迎入股內地銀行,最高上限20%及派二人加入董事職位。換言之,香港富邦銀行入股廈門商業銀行阻力唔係來自中國或香港,而係台灣;反之,其他台灣銀行欲入股中國銀行卻相當艱難(因兩地冇CEPA協議)。台灣金融界近年面對過度競爭及消費市場萎縮而引發雙卡風暴,即現金卡同信用卡消費額大減,令台灣銀行股東資金回報率只得4.7%,係兩岸三地最低。台灣銀行不但內憂重重(本地消費大減)亦面對外患,因為台灣金融監管機構同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冇簽署合資協議,因此台資銀行不能中國發展業務(法律上屬於非法)。換言之,台資銀行中國地位不但唔及港資銀行,甚至不及其他外資銀行!雖然已有七家台資銀行中國設立代表處多年,但唔准展開金融服務(因為係非法),內地台資機構亦只能幫襯港資銀行、外資甚至中資銀行,而不能幫襯台資銀行。呢七家台資銀行駐中國辦事處人員自嘲:「七大銀行、八年抗戰、一事無成。」去年兩岸貿易額1244.8億美元,較2006年上升15.4%,中國批准台資項目三千二百九十九項,實際利用台資11.7億美元。中國已係台灣最大貿易夥伴及最大出口市場,只係呢D生意台灣銀行冇份做,台資銀行過去八年損失有幾多?台灣不肯回歸中國,甚至中國政府同情台灣同胞處景亦愛莫能助。
六十年代如果你大學畢業可以坐寫字樓嘆冷氣兼有秘書,月入1500元或以上;英文中學畢業只能打工廠寫字樓工,月入300蚊;至於連英文中學都冇(包括中文中學),便冇資格做寫字樓只有搵份牛工(即出賣勞力者)。今天大學畢業已冇人保證你一定可以搵到份寫字樓工(至於有秘書服務?想都唔好想)。冇人保證大學生一定可以過中產階級生活!
過去四十年大學生社會地位日降,由六十年代天子門生(因香港大學由港督做校董會主席)變成凡人一個。今天大學生月入萬餘元,但八百呎面積住宅單位已賣500萬元,係大學生三十四年收入(即一世),希望透過讀書去改善收入夢想,隨1997年7月香港主權回歸後而破碎。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