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鏡泉]經濟與投資20080410-A字膊
前美儲局長格蘭斯班日前在《金融時報》為文,反駁外間對他的指摘,謂今時次按問題,是因為當他任美儲局長時,將美息率持續維持在低水平一個長時期,才引致出現今時的困局。昨天筆者已為文指出,這真怪不得格老。資金尋出路推高樓價
一如昨文附刊的美、英、歐洲官方息率自2000年至2004年,都是同步走低。2000年科網潮爆破、2001年911事件、2002/2003年的沙氏,都把環球的央行嚇到要大減息。當所懼怕的並未出現時(即財富未被如預期般被摧毀時),這些積壓了多年,苦無出路的資金就很自然地投進房地產市場。
右上角附表是自1997年以來環球房地產價的升幅,香港樓價與之相比,亦差不了多少,都是拜平資金所賜。故格老的8點反駁中的首兩點已指出樓市泡沫的原因(昨已報道)。今天再談格老另三點反駁︰
一、04年經濟現轉機未加息
03年6月聯儲局報告指出,國內『大部分地區經濟仍然疲弱』,同時低息率未有引起『嚴重信貸擴張』(credit expansion),經濟情況並非如外界所指的出現『復甦象』,而01至04年美國信貸市場貸款額的升幅由13%跌至只有8%。
二、ARM佔少數難作指標
ARM的可調整利率按揭(Adjustable rate mortgage,即還款息率可升可跌的樓宇按揭個案)在全國按揭宗數中只佔小數目,不足以作為預測樓價的指標。
三、ARM非唯一樓宇貸款方法
01至04年即使沒有ARM,準業主亦有其他方法和工具申請還款期較長的樓按。
2003年沙氏過去後,環球經濟都出現復甦,美、英、歐中的英國是第一個於2003年底加息,美國在2004年中開始加息,而歐洲是到2005年底才加息。據我們今時資料所知,美國的房貸是自2004年起,才出現較多的次按類貸款。換言之,如美儲局在2004年以至像英國般,在2003年中起便加息,這類次按房貸會不會在較早的時刻,便被終止了?沒有人能清楚知道,因為歷史是不可以重演。
加息若及時效應始大
美國信貸額在01年至04年有所萎縮是很必然的,因為那個時期間,美國公司的資本投資大幅收縮。這部分是由於二千年科網潮後的資本投資持續萎縮所致,監管當局應分清過往表現未能為將來表現作保證,又怎可以用01、04年的信貸數據,去評定將來應否加息?事實上,美儲局在2004年中開始加息,看見到,如不是通脹升,就是貸款已加速上升。在2004年中美儲局加息前,美儲局已出口術,一直謂會加息,只是嚷了近半年才加罷了。因此格老在這點上,是有點一就是他冇記性,二就是博人家冇記性。
如果格老對ARM的判斷是正確的話,即是說今時不少人認為,美國供樓者因利息上升而帶來廣泛的斷供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因為ARM按揭不多嘛。若是,則今時樓房斷供危機,應是有限的,這點又要留待明天再談。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