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數優惠交流網's Archiver

hk908004 發表於 2008-3-31 15:09

出口環境空前惡化專家建議調整國內政策

霍侃

  ●人民幣升值應該保持小幅度漸進的方式
  ●勞動力、原材料、燃料等相應成本上升應該控制好節奏
  ●在今年信貸緊縮的環境下,應當適當放緩信貸控制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上週六在「2008交銀國際經濟圓桌會議——次貸危機與國際經濟」研討會上指出,在美國次貸危機和歐洲對中國反傾銷反補貼的國際環境下,國內諸多對出口不利的政策正在形成合力,出口行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空前惡化。
  連平認為,畢竟出口部門仍然是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不應讓出口部門在迅速惡化的市場環境下面臨更多壓力,「我認為應該靈活調整有關政策」。

  出口環境空前惡化

  從國際環境看,美國次貸危機的確將使出口面臨困難。交通銀行研究部的唐建偉介紹,最新實證研究表明,如果美國進口下降10%,中國出口將下降3.5%,如果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10%,中國出口將下降7%,若匯率升值幅度為20%,則中國出口將下降10.5%。
  唐建偉認為,由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經濟放緩將導致中國外部需求明顯下降,出口面臨重大挑戰,而這無疑將對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構成挑戰。
  同時,國內的諸多因素也對出口行業帶來制約。連平說,這些市場和政策因素可以概括為「四升、一降、一緊、一嚴」7個方面。
  「四升包括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原材料和燃料成本上升,銀行貸款利率上升和外商投資企業的稅收上升。」連平說。
  銀行貸款利率上升尤其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上升。自去年3月18日人民銀行首次調整銀行利率以來,截至去年12月21日,經過連續六次調整,人民幣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已經上升到7.47%。「觀察發現,中小出口企業獲得一年期貸款的利率達到10%以上。」連平說。
  連平還認為,「兩稅合一」後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的上升也會對出口產生影響,因為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在中國出口總額中佔很高比例。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1至12月,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為6955.2億美元,佔出口總額12180.2億美元的57.1%。
  「一降是指出口退稅下降,一緊指銀行信貸緊縮導致中小出口企業獲得融資非常困難,一嚴則指包括勞動合同法在內的行政監管對出口行業比過去嚴格多了。」連平說。
  對於出口行業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連平分析,可以分為兩類,一部分是中國自己沒法把握的,比如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和歐洲的貿易政策,另一部分是國內政策,有些政策的出台不是針對出口,但卻對出口帶來影響。
  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上週六在研討會上也指出,外部衝擊和中國本身進行的貿易、投資、匯率政策和要素改革等內部改革同時發生,對中小出口企業的打擊比較大。

  建議調整政策

  面對空前惡化的出口環境,連平指出,作為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對出口部門打擊過重,不僅會直接把GDP往下拉,而且會影響出口行業密集地區的就業,進而對消費也產生影響。
  因此,連平建議,在外部環境惡化的情況下,應該靈活調整有關國內政策。
  連平指出,匯率方面,人民幣升值應該保持小幅度漸進的方式,避免短期內過度升值對出口企業的衝擊,給出口企業的技術升級、結構調整留出緩衝的時間。
  上週五,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為7.0137。匯改以來,人民幣的累計升值幅度已達15.63%,今年來的升值幅度已達到4.14%,大大超過去年同期的漲幅。國際投行預測,今年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在10%左右。
  針對成本上升問題,連平指出,勞動力、原材料、燃料等相應成本上升應該控制好節奏。
  此外,在今年信貸緊縮的環境下,連平認為,應當適當放緩信貸控制,因為目前經濟增長對信貸的需求還是很旺盛的,這種情況下把信貸口紮緊,導致一些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而且信貸控制太緊,也可能產生一些替代效應,例如前兩個月外幣貸款的快速增長。
  交通銀行研究部近期在《實體經濟拉動需求,調控注重有效適度》一文中指出,根據模型預測,2008年實體經濟發展所要求的人民幣貸款增速在16%~17%左右,實體經濟對信貸增長的潛在需求可能超過信貸總量調控的要求。

應對出口困境 中國紡企加速跨國生產佈局

李溯婉

  一件加工出口毛衣在上世紀90年代初大約可賺到30元,而目前大約只有1元左右的利潤,一些訂單甚至會出現虧損。
  東莞市大朗鎮委副書記林熙仿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受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出口退稅下調、工人最低工資上調、用工用地用電緊張等多種因素影響,大朗這個全國最大的外銷毛織生產基地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不僅是大朗,整個中國紡織出口企業今年所面臨的壓力都將進一步加大。今年以來,中國紡織服裝出口明顯放緩,據海關統計,今年1~2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164.4億美元,僅增長5.7%。同期,出口最大的省份廣東紡織服裝出口35.2億美元,減少了11.3%。2007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及衣著附件的出口總額為1679.37億美元,同比增長18.77%。而國家統計局2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紡織行業實現利潤133億元,同比增長14.2%,遠低於去年同期的39.5%。
  紡織出口企業普遍反映,目前不敢輕易接單。一方面,《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增加了部分勞動密集型紡織企業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加快,對於以美元計價的出口企業來說,人民幣匯率每升值1%,紡織服裝業的銷售利潤率就會下降2%~6%。此外,美國次貸危機、原油價格上漲等也都將影響紡織品出口。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昨天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由於國際貿易環境發生變化以及國內製造比較優勢逐步喪失等因素,中國紡織企業加速「走出去」步伐,目前到柬埔寨投資設廠的中國紡企已超400家,到孟加拉國的也近百家。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近日組織部分國內紡織企業到柬埔寨和孟加拉國進行兩週考察。剛從上述兩國考察完畢的曹新宇談到,近幾年來,由於歐美對中國紡織品設限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原因,陸續有一些中國企業到周邊國家投資設廠,通過加速國際化佈局和跨國生產配置來規避貿易壁壘和降低生產成本。
  「已有一定紡織行業發展基礎的柬埔寨和孟加拉國,吸引中國紡織企業去投資的條件主要是對歐美出口不受配額限制以及享受最惠國待遇。此外,為了承接部分產業轉移,這些周邊國家頻頻到中國招商引資,並給出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例如孟加拉國對外資紡織企業減免10年所得稅。」曹新宇說,「不過,這些國家紡織行業基礎配套措施完善還需要一定過程,比較適合季節性不強、生產週期較長的紡織服裝生產,對於時效性強的時裝則還不大適合。」
  江蘇省投資額最大的紡織服裝類境外加工貿易項目「欣蘭(柬埔寨)製衣有限公司」在2006年獲中國商務部批准,該海外項目的投資主體江蘇AB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設備、原材料及部分現匯共計投資1650萬美元在柬埔寨金邊設立境外加工貿易企業,將國內原材料出口到柬埔寨生產再銷售到歐美市場。江蘇AB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成本攀升令利潤微薄的中國內衣生產企業難以承受,因此AB集團將部分低附加值的內衣放到柬埔寨生產,這將可以解決配額問題及規避貿易壁壘。
  東莞夢萊特服飾有限公司老闆陳慧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談到,由於珠三角製造成本快速上漲,他周邊有些朋友開始到越南或孟加拉國設廠。
  據瞭解,孟加拉國普通紡織工人平均月工資大約只有40多美元(折合人民幣300元左右),而在珠三角的普通紡織工人平均月工資超過1000元。曹新宇指出,柬埔寨和孟加拉國等國家擁有比較充足的低廉勞動力,比較優勢還可以維持較長的週期。面對目前多重壓力,到海外投資設廠對於以出口為主的紡企來說是一條突圍之路,企業可考慮分期分步「走出去」,國家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http://www.GetJetso.com - 著數網提供最新著數優惠情報,股市討論,潮流時尚美容討論拍賣及易物服務)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