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人挺道路收費受質疑
[size=12px][size=3]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進行的問卷調查,七成七受訪者支持增加交通成本以換取更佳空氣質素,四成二人支持道路收費措施,但香港汽車會質疑調查的可信性,認為當中有高達六成受訪者為學生,未必真正了解收費對社會帶來的影響。委員會今年六月展開為期四個月的公眾諮詢,收集市民對高度空氣污染日子警示、道路收費及減少用電需求的意見。
期間由於遺失二千份問卷,遂將諮詢期延長至本月,重新收回約一千二百份問卷,並在昨日的空氣質素高峰會公布結果。
[b]倡設改善污染超級基金[/b]
委員會在諮詢期間共接獲八萬一千一百一十二份問卷,並接獲八百七十二份意見。按年齡劃分受訪者,一半人為十八歲或以下人士;若以就業情況分類,則有六成人是學生,僅三成人為僱員或自僱人士。
負責設計及分析問卷的港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白景崇指出,調查結果顯示,高達四成二人同意或非常同意把道路收費定為政府空氣污染政策之一,只有兩成一人是不同意,其餘三成七人為中立,顯示社會就道路收費問題已有共識。
在反對的原因中,四成九人認為會因此付出高昂額外交通費,一成九人批評政府未能提供足夠可供選擇的路線。調查又發現九成半人認為港府應提出更主動積極的高度空氣污染日子警示,當中四成九人認為應以顏色如紅色表示嚴重。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鄭維健指出,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社會為改善空氣質素必須付出代價,建議港府成立一個專責改善空氣污染的超級基金,委員會下月中將向政府提交報告,當中包括道路收費的建議。
[b]受訪者六成學生欠全面[/b]
而運輸署進行的交通擠塞收費運輸模型可行性研究,原定今年底前完結,但該署指研究仍未完成,暫未能公布具體細節。
香港汽車會副會長江日雄批評,受訪者中有六成人是學生,他們未必深切體會道路收費帶來的影響,調查應更集中向道路使用者諮詢。他又指,道路收費對改善空氣污染的幫助不大,因駕駛者大多是別無選擇才駛進中區,徵費只會加重他們的負擔,卻不能大大減低區內車流量。
的士、小巴關注權益大聯盟主席黎銘洪認為,道路收費計劃必須豁免公共交通工具,否則只能將有關收費轉嫁乘客,難以鼓勵市民轉用公共交通。[/size]
[attach]2287[/attach]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調查指出,四成二受訪者贊成把道路收費定為政府空氣污染政策之一。[/size]
頁:
[1]